写在前面
老家后门外有座山,打开后门,莽莽葱茏横卧眼前,逶迤南北,首尾不见,似盘龙酣眠,故名“龙山”。
清晨,朝霞四射,逶迤莽躯一片灿烂,眨眼间,“龙脊”似的山顶上支起一爿笑脸,嫣红的笑脸、葱翠的山峦倒映在近水里,浮光粼粼,璨耀夺目,令人神驰。蓦地,心中又矗起一座山,冥冥中,似乎是我的奋斗目标。
我就读的高中就在山脚下。早晚时分,踏着毛茸茸的嫩绿,漫步在绿树翠竹间,鸟儿飞歌,空气甜润,心神皆醉。举目山顶,蓝天如镜,翠绿如浴,白云絮飞,美景咫尺,撩人心动。不日,同学相约去登山,欣然应允。举步百米,气喘吁吁,便耐性缓步;又履百步,大汗淋漓。山不高但很陡,望而生怯,意驰神疲,力不能胜。同行者一路嬉笑,朝气十足,然,倦容难掩。登山如履人生,量力为宜。正想着,满天狂呼——他们不畏疲惫登至顶峰。饱览风光下山来,看我仍在原地,揶揄不迭,笑我心高志矮,“叶公”一个。海拔三百多米山峰,我只爬了大半。
跑的路多吃的苦多。我何尝不想领略那番景致?心中的那座山烟消云散。
半辈子过去,豁然憬悟,我仍在半山腰。扪心忖度:来路已断,去路亦暗,怅然若失。慵懒,乏志,决定我人生无获。人生还能回头重走?惶惑,迷茫。
沮丧之余又觉幸运——经历可不是想有就有的。
“知青”岁月、军旅生涯……“工农兵学”路上悄无声息,悠然走过,美好年景蹉跎殆尽,人生五味饱尝。若将这些记录下来,留作晚年思考或让来世借鉴,倒也情趣。
兀地,心中的那座“山”仿佛又在眼前飘绕,然,黄昏迫近。
我心中的这座山不高,就是难以攀爬。半生以来,自感用心费力:边工作边读书,边读边写边体悟,青灯黄卷,焚膏继晷。然而,悟性残缺,惰性作祟。汗水与收获往往不成正比。
不知哪根筋跳起,突然想到出书,作家这座山爬不上去,出本书写出人生经历与感受也非难事。便从近几年的习作中,草草整理出部分编成文集。也非赶时尚,都这个年纪了。瘦田瘪稻,对我也算一份收获或慰藉!
本文集系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创作;多半系非虚构创作,是我的生活亲历及感受。
回味往事、记录心情,枯燥乏味;但我尽量注意内容的表达方式——或许,表达形式就是内容的延伸。本文集谈不上什么“体”。文无定式,水无常形。
欣慰的是,拙作得到了xx大学文学院博导的赐教并为我作序,给我这个丑媳妇莫大鼓舞,言谢不尽!
静思中,眼前一片血红,不觉一声叹息:年华易逝,青春不再,只要心中的山不倒,即使无力攀爬,也是臆想中的目标。
兀地,心中又浮出那座山——在血色残阳里浮动……
评论